近日,泰山工作人员采集到一种中小型蛾类,其外形与椴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棉褐环野螟极为相似。经山东农业大学曲爱军副教授鉴定,确认其为草螟科斑野螟亚科褐环野螟属的Haritalodes basipunctalis,系中国新纪录种,并命名为泰山基点褐环野螟。注:图片中央暗褐色圆点为标本制作工具昆虫针,并非昆虫身体结构。(曲爱军 摄影)
褐环野螟属分布广泛,其中棉褐环野螟遍布亚洲、澳洲、非洲及美洲多地。相比之下,泰山基点褐环野螟的已知分布较为有限,此前仅见于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尼泊尔。本次发现,填补了其在中国的分布空白,进一步拓展了该物种的地理版图。泰山基点褐环野螟翅展约27至36毫米。双翅底色白色,微泛淡黄,如古绢般雅致;翅脉和线纹呈深褐色,交织成清晰的网状或环状图案,其属名中“褐环”大抵由此而来。前后翅横线流畅相接,缘毛灰白色,近基部颜色较深;前翅中央可见由环纹与肾纹组成的类似“OR”形斑纹。其与棉褐环野螟的核心鉴别特征在于前翅基部黑斑——泰山基点褐环野螟具三列共六枚黑斑,由内向外渐次增多且多为近圆形,棉褐环野螟同部位则仅有四枚。其幼虫常将植物叶片卷成筒状,藏于其中取食。本次发现具有多方面的科研与生态价值。该物种与棉褐环野螟的形态高度相似,为研究该属的物种分化提供了重要案例,也为探索东亚地区昆虫区系演替提供了新线索。这一发现不仅体现了昆虫“形似而实异”的多样性特征,也提示我们唯有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更全面地掌握泰山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理解其内在的生态关联。这是继泰山美丽幻斑螟之后,泰山区域发现的第2个中国新纪录昆虫。接连不断的新发现,彰显了泰山是我国南北动植物物种交汇地和过渡地带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进一步丰富了世界自然遗产的内涵。供稿:遗产保护部、竹林寺管理区
编辑:景区融媒体中心 李嘉欣
一审:景区融媒体中心 刘 祎 桑文燕
二审:景区融媒体中心 吴克欣
终审:景区融媒体中心 翟 峰
监制:景区融媒体中心 王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