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丞相祠大门
宜宾丞相祠
宜宾丞相祠(旧称武侯祠),又叫山谷祠,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安阜街道流杯池社区,流杯池公园的东南部,岷江的北岸之滨。蜀汉建兴三年(225年)春,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由成都沿岷江至僰道(当时的僰道即今宜宾),进入南中地区(主要为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地区及云南、贵州两省)稳定局势。宜宾的丞相祠,就是后世民众,为了纪念诸葛亮南征经过此地,而在原来“山谷祠”的基础上修建的。
丞相祠始建于宋代,建立之初,是为纪念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由于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故而俗称山谷祠。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知府胡沣,培修祠庙建筑,并开始在山谷祠中供奉供诸葛武侯像。明嘉靖九年(1530年),知府赵儒,将武侯、山谷分开祭祀,当时的通判赵远,著有《武侯、涪翁分祠记》,专门记述此事。嘉庆《宜宾县志》记载:“诸葛武侯祠、黄文节公祠,江北岸,旧合祠,后分。”光绪《叙州府志》记载:“武侯祠,在大江北,【县志】明赵远记叙州府涪翁谿旧有山谷黄太史鲁直祠,时则有肖诸葛武侯像分庭以祀者。” 丞相祠至今还保存有明嘉靖九年(1530年)通判赵远所写《武侯涪翁分祠记》石碑,碑首雕刻成“二龙戏珠”图案,碑体为长方形,碑文描成红字,碑座分为两层,皆为长方形。
清嘉庆六年,署知府宋鸣琦重修,《嘉庆宜宾县志》记载:“嘉庆六年,署知府宋鸣琦重修。”清咸丰元年(1851年),丞相祠和流杯池一带毁于兵乱。清咸丰六年(1856年),重建。清光绪辛丑年(1901年)十月,叙州知府文焕书祠堂门额匾“丞相祠堂”和石门联“明知炎德已衰,感三顾君恩,出扶危局;毕竟大名不朽,怀两川相泽,来拜荒祠。”
小贴士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一起被称为“一祖三宗”。其书法被称为“宋四家”之一。

“丞相祠及砚台石”文物保护标识碑
1999年,流杯池公园对宜宾丞相祠进行全面修复,塑诸葛亮、关羽等塑像,供奉祭祀。修复后的宜宾丞相祠占地约十五亩,主体建筑由祠门、前殿、正殿、后殿(关帝庙)组成,殿前有宋代石砚,上书“笔点丹池”。前殿正中供奉“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先贤位”牌位,左侧塑李恢、姜维、马超、赵云像,右侧塑马忠、黄忠、张飞、关羽像。正殿是诸葛亮殿,上方悬挂“宁静致远”匾额,诸葛亮端坐中央,两旁分别塑其子诸葛瞻和其孙诸葛尚像,二人皆站立。

丞相祠堂

诸葛亮像
丞相祠的后殿,是一座关帝庙,虽属于丞相祠的一部分,却自成院落。庙门外悬挂对联“气狭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殿上供奉关羽,关羽居中而座,身穿绿色龙袍,腰束金色革带,左手锊长须,右手放于右边膝盖处,神气凌然。右侧塑周仓像,黑帽黑面,瞪眼髯须双手紧握大刀而立;左侧塑关平像,身穿铠甲,腰佩长剑,左手叉腰而立。

关帝庙

关羽像
小贴士
点将台
紧邻关帝庙的天柱山山顶有一块很高的怪石,当地人称“点将台”。当地相传是诸葛亮南征之时推演兵法之处。台上立有一块石碑,光绪年间所立,碑文是“呜呼此乃,蜀丞相诸葛武侯推演兵法处也,光绪辛丑十月知叙州府文焕立”。
宜宾丞相祠为宜宾市文物保护单位,值得注意的是文物保护标志碑上刻名称为“山谷祠(丞相祠)及砚台石”,一个祠堂,两位名人,都是当世人杰,后代楷模。黄庭坚,文辞瑰伟;诸葛亮,忠贯云霄。如斯特色,值得记录。
文章节选自
《名垂宇宙——诸葛亮文化遗存调查》
编排 | 办公室
审校 | 安剑华
卧龙运神机
01 武侯故里
02 博望坡
03 赤壁拜风台
04 石鼓山
05 托孤堂
相业有辉光
06 黄龙溪
07 都江堰
08 九里堤
09 邛崃火井
10 万里桥
11 葛陌
12 八阵图
信洽炎荒永
13 小相岭,登相营
14 七星山,七星关
15 晒甲山
16 石门关
17 孔明山
出师收复地
18 剑门关
19 筹笔驿
20 街亭
21 褒斜道
22 制木牛流马处
23 古葫芦峪
24 阳平关,诸葛武侯读书台
25 定军山
祠堂不可忘
26 勉县武侯祠
27 五丈原
28 武侯墓
29 木门道武侯祠
30 绵阳双忠祠

关于我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一级博物馆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 028-85552397
地址 成都武侯祠大街231号
官网 www.wuhouci.net.cn
交通指引
公交
1路、57路、77路、82路、334路、335路、G97路、锦城观光线、成都景区直通车
地铁
乘坐地铁3号线、5号线至高升桥站A出口,步行10分钟可到达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甲辰年 3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