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宾洞——桂林芦笛岩,广西最具魅力的喀斯特溶洞

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深深地吸引着爱好山水美景的人们,而造就这“甲天下”山水美景的就是大自然特有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一种非常奇异的景观,它是通过水对于岩石进行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山体的总称,而岩石大多为易被溶蚀的石灰岩,一个去溶蚀,一个被溶蚀,在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下,在日积月累的变化之中,就形成了各种奇特的景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貌。如石林、溶洞、地下暗河等等。

 

广西的喀斯特地貌分布范围非常广,这次我们在广西26天的自驾游,所到之处几乎都能看到喀斯特地貌的踪影。从今天起就将我们在广西游历的多处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与大家分享。先从最具魅力的喀斯特溶洞开始吧,溶洞又称洞穴,它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逐渐形成的地下通道。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灰华和泉华,这些溶洞各具特色,是喀斯特地貌最有魅力的杰作。

广西最具盛名的溶洞,应该是桂林的芦笛岩了,也是我们到达广西后游览的第一个溶洞。芦笛岩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芦笛岩位于桂林市的西北,洞口原长有一种芦荻草,传说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芦笛岩因此得名。洞内有大量绮丽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旗、石花,琳琅满目,在灯光的陪衬下,组成了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令人目不暇接,如同走入仙境,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芦笛岩的的景观如此优美,造型又如此奇特,想要了解它形成的原因,首先就要了解桂林山水的形成。远在三亿年前,桂林还是一片汪洋,在漫长的海洋历史中,海底沉积了一层厚而纯净的碳酸盐类,正是这碳酸盐奠定了桂林岩溶(喀斯特)地貌的物质基础。到三迭纪末期,强烈的地壳运动,使桂林露出海面,成为陆地。100万年前芦笛岩这里还是一个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变成了山洞,此后,由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体中的裂缝,空隙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变成了含有碳酸根与钙离子的溶液。当这些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二氧化碳溢出,钙离子就沉淀结晶,经过百万年的积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流石、石梯田等等,钟乳石则是构成洞穴美景的主要部分。

芦笛岩是整个漓江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59年筹建,1962年开放,1982年11月成为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着“中国国宾洞,桂林芦笛岩”之美誉的芦笛岩自开放以来,已有3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各国政要参观过,包括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卡特、德国前总统理查德·冯·魏茨泽克、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奥地利联邦议会议长等。他们在参观后被这人间奇景所倾倒,对景区给予了高度的赞誉,由此芦笛岩也被称为“国宾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