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桂林这座山水甲天下的城市里,有一种美食几乎与这座城市的名字紧紧相连,那就是桂林米粉。
而白先勇的小说《花桥荣记》,更是以米粉为媒介,将一段段关于乡愁、记忆与变迁的故事娓娓道来。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碗米粉背后的文化,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情与酸楚。


从一口米粉,细尝人间酸甜苦辣,经历世途百般沧桑。
《花桥荣记》作为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已衍生出了多种文艺形式,包括小说、话剧、戏曲等,每种形式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观众的关注。
小说《花桥荣记》
由白先勇创作的《花桥荣记》,收录于其短片小说集《台北人》中。

以台北一家名为“花桥荣记”的米粉店为背景,讲述了老板娘与一群流落台湾的大陆人之间的故事。
这家米粉店的名字来源于老板娘爷爷在桂林开设的老店,它不仅承载着老板娘对故乡的思念,也吸引着众多广西同乡前来寻找那份久违的家乡味道。

“我四处打量了一下,却发现卢先生那把弦子还挂在墙壁上,落满了灰尘。弦子旁边,悬着几幅照片,我走近一瞧,中间那副最大的,可不是我们桂林水东门外的花桥吗?……果然是我们花桥,桥底下是漓江,桥头那两根石头龙柱还在那里,柱子旁边站着两个后生,一男一女,男孩子是卢先生,女孩子一定是那位罗家姑娘了。卢先生还穿着一身学生装,清清秀秀,干干净净的,戴着一顶学生鸭嘴帽。我再看那位罗家姑娘,就不由得暗暗喝起彩来。果然是我们桂林小姐!那一身的水秀,一双灵透灵透的凤眼,看着实在让人疼怜。两个人,肩靠肩,紧紧地依着,笑眯眯的,两个人都不过十八九岁的模样。”
这是《花桥荣记》中收尾的段落。文字中的“我”是米粉店的老板娘,店开在台北长春路。而在那画面中水东门外的花桥桥头,老早就有“我”爷爷开的一家米粉店——花桥荣记。
电影《花桥荣记》

图/来源于网络
电影《花桥荣记》是由白先勇、谢衍、Cindy Yang编剧,谢衍执导,郑裕玲、周迅、林健寰、郁方等主演。于1998年9月11日在加拿大上映。
电影讲述了台北市长春路上一家由老板娘经营的米粉店,其爷爷曾在桂林开知名米粉店,她嫁军人后随军眷到台湾为生计开店,常有寅卯粮的小公务员和广西同乡光顾,在此过程中发生了诸多故事,引发老板娘诸多感慨,过往辛酸无奈淹没在时代洪流中的故事。
话剧《花桥荣记》

图/来源于网络
话剧改编自白先勇的同名小说,通过聚焦一家桂林老字号米粉店的沉浮与人物命运的坎坷,集中展现了广西人的乡音、乡情与乡恋。

图/来源于网络
话剧在多地进行了公益展演和首演,如桂林大剧院等,深受观众喜爱。观众评价其抒情性强,像一首散文诗,能够触动人内心情感。
桂剧《花桥荣记》

图/来源于网络
作为一出探索性的小剧场戏曲创作,桂剧《花桥荣记》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创作排演,并于2019年成功首演。

图/来源于网络
该剧通过对剧本的改编、重塑人物关系、简化布景深化舞美内涵等方式,力求创作出一出有思想、有个性的新版舞台艺术剧。桂剧《花桥荣记》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基础上,赋予了人物新的性格和气质,使得故事更加温暖和感人。


米粉,这一看似简单的食物,实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据考据,米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甚至更早。从“米索”到“米糷”,再到明清时期的“米线”,米粉的名称虽几经变迁,但其作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却从未改变。

桂林米粉作为广西米粉的代表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以细嫩的米粉、鲜美的汤料和丰富的配料著称,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




在桂林人的日常生活中,米粉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将“嗦粉”这件事刻在基因里的桂林人,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还是夜晚的灯火阑珊处,一碗热腾腾的桂林米粉总能给人带来温暖和满足。



桂林米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代时已形成典型的四种口味,分别是卤菜粉、原汤米粉、牛膗米粉、马肉米粉,被桂林人称作“老四样”。
传统“老四样”在花桥荣记将全新呈现。
经典卤菜粉

▍经典卤菜粉以其丰富的配料和特制的卤水而闻名。这道菜肴的特色在于其用料的充足和独特的调味,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酸笋、酸豆角、辣椒油、大蒜、葱花等配料,为卤菜粉增添了更多的风味和口感,使得每一口都充满了不同的味道和体验。
原汤肉末粉

▍原汤肉末粉选用新鲜的猪梅头肉烹制肉沫,汤鲜香、粉爽滑深受大家的喜爱。
香辣牛腩粉

▍香辣牛腩粉精选新鲜牛腩,肉感劲道,香辣美味。
小碗马肉米粉

▍小碗马肉米粉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味的传统美食。起源于清道光年间,曾经在桂林非常流行,尤其在抗战时期生意兴隆。小碗马肉米粉的特点是使用特制的小碗盛装,每碗通常只有一两根米粉,搭配着卤制或腊制的马肉。



在《花桥荣记》中,米粉店是乡愁的载体,是记忆的港湾。它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人物的命运轨迹,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与沧桑。而在现实生活中,米粉文化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承着中华民族的饮食智慧与文化精神。

百年品牌,因为八年抗战而轰然寂灭,又因为新的时代而焕然重生。通过结合桂林的历史、饮食、非遗文化所打造的“花桥荣记”原型店,处处都是文化的痕迹,却又不着痕迹。看着电视里放着《花桥荣记》的电影,民国记忆中的花窗、碧灯、琉璃处处辉映,关于“花桥荣记”的故事将在此延续…


让我们在品尝这一碗碗美味的米粉时,也不忘那份深藏在心底的乡愁与记忆。
➜
花桥荣记
“遇见七星”视频号已经开启
赶快点赞、关注、转发吧
点击下方进入视频号
End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出 品丨桂林市七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编 辑|肖俐俐
校 对|翁 妮
策 划|高 枫
审 核|陈天明

活动丨体验丨观赏丨赛事丨作品
七星区官方文化公众号
带你逛七星、聊七星、玩七星
